貼片機常見故障排除方法
一、
貼片機的視覺檢測系統由兩部分組成:
元件厚度檢測系統和光學識別系統,所以在分析高速貼片機識別錯誤對應從這兩方面入手。
1、高速貼片機元件厚度檢測錯誤元件厚度檢測是通過安裝在機構上的線性傳感器,對器件的側面進行檢測,并與元件庫中設定的厚度值進行比較,可判斷出元件的不良吸取狀態(立片、側吸、斜吸、漏吸等),當元件庫中設定的厚度值與實測值超出允許的誤差范圍時,會出現厚度檢測不良,導致元件損耗,因此正確設定元件庫中元件厚度至關重要,同時還要經常對線性傳感器進行清潔,以防止粘附其上的粉塵、雜物、油污等影響器件的厚度及吸取狀態的檢測。
2、高速貼片機元件視覺檢測錯誤高速貼片機光學識別系統是固定安裝在一個仰視CCD攝像系統,它是在貼裝頭的旋轉過程中經攝像頭識別元件外形輪廓而光學成像,同時把相對于攝像機的器件中心位置和旋轉角度測量并記錄下來,傳遞給傳動控制系統,從而進行x、y坐標位置偏差與θ角度偏差的補償,其優點在于精確性與可適用于各種規格形狀器件的靈活性。它有背光識別方式和前光識別方式兩種,前光識別以元件引線為識別依據,識別精度不受吸嘴大小的影響,可清晰地檢測出器件的電極位置,即使引腳隱藏于元件外形內的器件PLCC、SOJ等也可準確貼裝,而背光識別是以元件外形為識別依據,主要用來識別片式阻容元件和三極管等,識別精度會受吸嘴尺寸的影響。
二、
貼片機元件視覺檢測錯誤的可能原因有:
1、貼片機吸嘴的影響,當采用背光識別時,若吸嘴外形大于器件輪廓時,圖像中會有吸嘴的輪廓,如圖3所示,識別系統會把吸嘴輪廓當作元件的一部分,從而影響到元件識別對中。
解決方法要視具體的情況而定:
a、若吸嘴外徑大于器件尺寸、則換用外徑較小的吸嘴。
b、吸嘴位置偏差導致吸嘴外形伸出到器件輪廓,調整料位偏差。HSP4796L具有元件吸取位置自動校正的功能,通過連續測量某元件的吸取位置,計算出平均誤差并自動產生修正值加以補償,該修正值存放在Feeder(B)Offest中,在該數據庫中存放有每個料位自動生成的修正值,將該元件所在料位偏差值清零即可解決問題。
2、貼片機元件庫參數設置不當。這通常是由于換料時元件外形不一致造成,需要對識別參數重新檢查設定,檢查項目包括元件外形和尺寸等等,一個有效解決辦法是讓視覺系統"學習"一遍元件外形,系統將自對地產生類似CAD的綜合描述,此方法快捷有效,另外若來料尺寸一致性不好,可適當增大容許誤差(tolerance)。
3、貼片機光圈光源的影響,光圈光源的使用較長一段時間后光源強度會逐漸下降,因為光源強度與固態攝像轉換的灰度值成正比,而采用灰度值大,數字化圖像與人觀察到的視圖越接近,所以隨著光源強度的減小,灰度值也相應減少,但機器內的灰度值不會隨著光源強度的減小而減小,只有定期校正檢測,灰度值才會與光源強度成正比,當光源強度削弱到無法識別元件時,就需要更換燈泡。
4、反光板的影響,反光板只是對背光才起作用,當反光板上有灰塵時,反射時攝像機的光源強度減小,灰度值也小,這樣易出現識別不良,導致元件損耗,反光板是需要定期擦試的部件。
5、鏡頭上異物的影響,在光圈上面有個玻璃鏡片,其作用是防止灰塵進入光圈內,影響光源強度,但如果在玻璃鏡片上有灰塵、元件等異物,同樣也影響光源強度,光源強度低,灰度值低。這樣也容易導致識別不良發生,貼片機要注意鏡頭和各種鏡片的清潔。
貼片機吸嘴的傳統清洗方法
1.超聲波清洗機 這是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方法,成本低廉,效率比較高,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很多貼片機廠商明令禁止這種方法。
缺點: 吸嘴之間會互相撞擊,導致表面的重要的黑色涂層受損。清洗液的滲透也會導致反射板的脫落。吸嘴管腔也無法清洗。
2.酒精+風槍 使用軟布沾酒精進行擦洗,然后用風槍吹。缺點: 使用大量的人工,而且不能清洗吸嘴管腔,如果酒精滲入反射板的膠水中去,會導致反射板脫落,褪色。
以上是貼片機回收小編來講解一下貼片機常見故障排除方法和貼片機吸嘴的傳統清洗方法。更多的貼片機特點知識就在貼片機方式知識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