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片機編程技巧
一、貼片機在線示教編程傳統的貼片機編程方法利用貼片機的人工示教方式,用示教盒即移動攝像頭在電路板上找出所有貼片元件的坐標位置,然后再將元件的其他信息如元件的位號、代碼和貼裝角度等信息手工輸入到貼片機中。示教編程是最簡單的基本編程方法,一般老式的中速機都采用這種方法。這種方式需要占用貼片機的生產時間,而且采用人工示教方式找點對于一塊有幾百個貼片元件的電路板來講是一件費時費力而又易出現差錯的工作。
1、取料示教:選定好吸嘴類型,用示教盒將貼片頭運動到送料器的上方,下降并拾取元件,并確定對中的方式,貼片機的控制計算機會自動記錄取料的X-Y-z-Q坐標和其他取料校正方式。
2、貼片示教:在取料示教、吸取元件、校正和角度旋轉完成后,用示教盒將貼片頭移至線路板該元件焊接圖案上方,可用線路板識別相機來確定元件的中心,再將元件下降到線路板上,單擊輸入。
3、完成線路板的傳輸、送料器和吸嘴設置和位置示教:取料示教和貼片示教后,可進行貼裝順序編程與示教。貼裝順序編程可以通過示教盒進行,也可使用貼片機軟件中所附帶的自動編程功能來自動優化。
二、對貼片機手動輸入編程所有貼片機都可以用手動輸入的方式來進行編程。在編程軟件的貼裝清單中,輸入元件的位號(RefID)后,選擇該元件的元件數據庫代碼,輸入該元件的x、y坐標和旋轉角度,這就有了貼片機程序最重要的信息。再輸入各種不同元件代碼的站位號,進行貼裝順序的優化,就可完成貼片機編程。
三、對貼片機的貼片坐標示教校正由于有時不能得到元件貼裝的準確坐標,如果在貼裝完第一塊線路板后再更改坐標將非常麻煩,所以有的貼片機也提供了元件坐標的校正功能,也叫增強型程序設置。增強型程序設置利用機器的PEC相機直觀地顯示貼片位置的圖形,能夠有效地提高編程的精度。
四、對貼片元件的示教校正現在—些較先進的機器提供了元件的示教校正的功能,有的也叫元件編程的自學功能,或者增強型元件校正。
1、在機器上打開單個元件的數據庫,單擊“Tools→Enhanced Component Setup”,將會出現ECS界面,右邊黑框內為機器的元件識別相機所攝制的圖像。
2、設置元件所在送料器的站位號、拋料帶站位號、貼片頭編號、吸嘴編號和元件角度等信息。
3、單擊Pick,機器將回零后用指定的吸嘴吸取制定送料器中的元件;再單擊Inspect,吸嘴將會帶著元件行進到相機上照相,在ECS界面的右邊將會顯示所攝制的圖像。
4、如果元件能夠通過校正,在黑框中的上方將會顯示“Component Passed”和校正的X、y、Q數據;如果元件不能通過校正,調整元件的大小、角度、吸料位置、燈光、元件腳/球的間距、位置和大小等,直到能夠通過校正。
5、可重復單擊Inspect,以確定元件校正的X、y、Q數據是否穩定。
6、保存校正完的數據庫
選擇貼片機吸嘴的技巧
現在很多老板在選擇貼片機的時候很多都有誤區,先考慮的貼片機吸嘴數量,覺得貼片機吸嘴數多,價格就越貴,速度就越快,其實并不是這樣的,當然,同一家公司的產品,或者貼片機吸嘴數量多的會比吸嘴少的快,但是不同品牌的貼片機就不能盡拿這樣比較了,雖然是4個嘴設計,但是速度達30000CPH,國產其它六吸嘴,8吸嘴的貼片機也不定有這款機器貼得快,所以企業選擇設備的時候還是多到使用單位實地考察,對比每家設備配件,做工,設計等,并不能光看價格跟資料上的參數就盲目的認為八個吸嘴比六個吸嘴好.在這里只能向大家指導下應該如何選擇貼片機,因為貼片機吸嘴多了在行程上也加大,做什么都走得遠了,速度也就慢下來了,所以要講在速度,四頭是較優良的。
以上是貼片機回收小編來講解一下貼片機編程技巧和選擇貼片機吸嘴的技巧。更多的貼片機特點知識就在貼片機技巧知識欄目。